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云溪集表绍兴十四年六月 南宋 · 华初成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二六、《云溪居士集》卷首、《皕宋楼藏书志》卷七八
臣初成言:伏睹明诏,搜访书籍者。
窃以藏在私家,业久虞于失坠;
迨兹盛世,书方切于裒蒐。
十行烂云汉之章,六丁谨雷电之敕,束帛有贲,輶轩载奔。
发孔壁所藏,尽禹穴之探。
残编蠹简,片幅断碑,煌煌乎盘盂之铭,矫矫若钟鼎之字。
下为稗说,上极皇坟,莫不稛载而来,肩摩自列。
群言入奏,不惟汉牍之三千;
秘府遂盈,何止唐卷之八万!
曲尽古今之目,大增文物之光。
宜臣激愞气于衷肠,永孝思于手泽。
顾惟家学,难冒天聪,臣初成诚惶诚恐,稽首顿首。
臣闻剖楹发书,言徒遗于子壮;
在枕置藁,上繄待于时明。
事则殊涂,诚终共贯。
巾箱旧矣,卷轴纷然。
锁钥一开,湛凝尘而尽去;
缨冠再拜,疑遗墨之未乾。
怀慨移时,想见平日,或训过庭间之授,或侍执烛际之成。
因欲传家,傥能垂世。
深道远,惧将泯没而无传;
风动云兴,欣值作成之有道。
勉思自竭,冒昧上陈。
恭惟皇帝陛下汤圣日跻,舜德天合。
至仁曲被于动植,大孝足通于神明。
庆明良千载之逢,巩祖宗万世之业。
政刑振起,号令兴行。
卧鼓櫜弓,固已扫除于氛翳;
横经讲艺,又将黼藻于太平。
衣冠之属群趋,弦诵之声四合。
如先臣镇生于远俗,起自诸生
系志斯文,当哲皇、徽考朝尝有述矣;
召试博士,如孙觉、丰稷辈更推挽之。
既艰远业之图,尤重空言之托。
丘山仰止,曾毫末以无遗;
日月行焉,苟容光而必照。
臣是用载在方册,悉上送官,虽未能裨丁部之多,庶几尘乙夜之览。
野人属意,献徒效于美芹;
先臣有知,忠尚期于结草。
今有先臣《云溪集》凡一百卷,《扬子法言训解》一十卷,《书说》三卷,《会稽览古诗》一百三篇,并《目录》,二十五册,谨缮写随表上进。
干冒天威,臣无任瞻天望圣战慄屏营之至,谨奉表以闻。
臣初成诚惶诚恐,稽首顿首谨言。
绍兴十四年六月日,右朝散郎、监行在榷货务都茶场、赐绯鱼袋臣华初成上表。
河复,并叙1077年10月13日 北宋 · 苏轼
 创作地点:江苏省徐州市
熙宁十年秋,河决澶渊。注钜野,入淮泗,自澶魏以北,皆绝流而济。楚大被其害,彭门城下水二丈八尺,七十馀日不退。吏民疲于守禦十月十三日澶州大风终日。既止,而河流一枝,已复故道,闻之喜甚,庶几可塞乎。乃作《河复》诗,歌之道路,以致民愿而迎神休,盖守土者之志也。
君不见西汉元光元封间,河决瓠子二十年。
钜野东倾淮泗满,楚人恣食黄河鳣。
万里沙回封禅罢,初遣越巫沉白马。
河公未许人力穷,薪刍万计随流下。
吾君盛德如唐尧,百神受职河神骄。
帝遣风师下约束,北流夜起澶州桥。
东风吹冻收微渌,神功不用淇园
楚人种麦河淤,仰看浮槎栖古木。
给事中侍讲傅尧俞吏部侍郎1086年3月28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五一、《苏文忠公全集》卷三八、《文章辨体》卷二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敕:士以德望进,则风俗厚而朝廷尊;
以经术用,则议论正而名器重。
此君子所以难合,而朕亦难其人焉。
具官傅尧俞,博学笃行,久闻于时。
历事四世,挺然一节;
怀道不试,十年于兹。
朕欲闻仁人之言,置之讲席;
尧舜之道,盖未尝言。
给事黄门,未究其用;
往贰太宰,益修厥官。
董正治典,以称先帝复古之意。
可。
皇伯仲合赠使相1086年闰2月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五一、《苏文忠公全集》卷三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敕:亲亲以藩王室,贤贤以尊朝廷,古之道也。
况于死生之际,恩礼之重,国有常典,我其敢忘。
皇伯具官仲合,生于高明,克自祗畏。
出就外傅,闻好礼之称;
退省其私,有为善之乐。
云何不淑,罹此闵凶。
慰我永怀,岂无异数。
衮衣赤舄,宠均三事之臣;
玉节牙璋,坐享专征之器。
岂云虚授,维以饰终。
庶几有知,服我休命。
可。
皇伯仲晔保宁军节度使东阳郡王制1086年7月18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五三、《苏文忠公全集》卷三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敕:祖宗之德,天地并隆。
施及子孙,皆享民社。
胜衣有朝请之奉,阖棺有茅土之封。
始终之间,哀荣斯极。
具官仲晔,宽厚寡过,雍容有常。
生不勤于父师,没见思于姻族。
既得考终之道,可无追远之恩。
豹尾神旗,守臣之威命;
金玺盭绶,诸侯之宠章。
服我龙光,以贲窀穸。
可。
乔执中两浙运副张安上提刑1086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五三、《苏文忠公全集》卷三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乔执中等:夫以恤刑之道,达之于主计,则非聚敛之臣;
以牧民之意,推之于恤刑,则非文法之吏。
以尔执中奉使东南,吏服其明,民怀其惠。
以尔安上赋政毗陵,宽而有制,严而不残。
是以命尔,各祗厥服。
夫民新脱赋泉之弊,以从力役之征,其谨视贪吏,以无害我成法。
可。
皇叔克眷赠曹州观察使追封济阴侯制1086年7月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五四、《苏文忠公全集》卷三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敕:先王建邦启土,必先宗盟。
上自鲁、卫,下至应、韩。
宗室之子,莫不南面。
国家自仁率亲,专于教爱。
故生无吏责,而富以禄没。
享隆名而告诸幽,忠恕之道,可谓备矣。
具官克眷,以茂美之质,服信厚之化。
虽功名才业不见于用,而恭俭孝悌刑于厥官。
命以廉车,即侯其地。
皆国之旧,非朕敢私。
庶几有知,服我休命。
可。
尚书刑部侍郎范百禄乞外任不允诏元祐二年三月二十九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五五、《苏文忠公全集》卷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百禄成王命君陈:「商民在辟,予曰辟,尔惟勿辟,予曰宥,尔惟勿宥,惟厥中」。
古之有司,与天子相可否盖如此,而况公卿之间,议有异同,而不尽其说哉!
例在中书,与在有司,固宜审处,归于至当。
而卿遽欲以此去位,非古之道也。
其益修厥官,以称朕意。
赐新除司空同平章军国事吕公著辞免册礼允诏元祐三年四月十五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五六、《苏文忠公全集》卷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公著:册祝于庙,惟周之典。
临朝亲拜,亦汉之旧。
事大则礼重,礼重则乐备,古之道也。
今卿逊避不居,自处以约。
勉从所乞,以成其美。
宰相吕公著乞退不许批答元祐二年三月二十九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六一、《苏文忠公全集》卷四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卿才全而德备,积厚而施博。
明亮笃诚,坐屈群策。
既以天下公议而用于此矣,岂以卿之私意而听其去哉。
水旱之灾,不德所召。
卿当助我,求所以消复之道,不当求去我也。
《诗》不云乎:「大夫君子,昭假无赢。
大命近止,无弃尔成」。
勉思厥职,以答民望
赐文武百寮文彦博以下上第一表请太皇太后复常膳不许批答元祐二年四月二十二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六一、《苏文忠公全集》卷四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旱暵之罚,自冬及
天之降灾,如此其久。
则夫致灾之道,岂一日而然哉。
虽力行罪己之文,尚恐非应天之实。
而卿等以肤寸之泽,遽欲即安,览之惕然,未敢自赦。
其交修不逮,务尽厥诚。
期兹岁于有秋,虽复常其未晚。
太师文彦博辞免不拜恩命许批答(二 元祐二年八月二十七日1087年8月27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六一、《苏文忠公全集》卷四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朕优礼师傅,达德齿之尊,以亟拜为可略,古之道也。
谨严朝廷,明君臣之分,以不拜为未安,礼之节也。
道并行而不悖,义有重而难移。
勉循所陈,不忘嘉叹。
宰相吕公著辞免不拜恩命允批答(一 元祐二年九月一日1087年9月1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六一、《苏文忠公全集》卷四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卿执德惟一,守礼不回。
不以坐论为安,而以拜上为泰。
使朕不尽养老之意,而卿得畏威之道
勉从其志,嘉叹不忘。
太师文彦博上第一表乞致仕不允批答(二 元祐二年九月八日1087年9月8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六一、《苏文忠公全集》卷四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览表具之。
卿之所以欲去者二:疲于朝会,劳于应物,一也;
功成身退,欲享其乐,二也。
而吾之所以必留者三:卿以英杰之资,开物成务,世不可阙,一也;
弼亮四朝,更涉变故,谋无遗策,二也;
名冠天下,进退之间,为国休戚,三也。
吾方尽养老之道,隆礼之优贤,庙堂之上,犹有足乐。
则夫卿之欲去者可回,而吾之必留者,盖不可易也。
上清储祥宫成贺德音表(一)1091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六五、《苏文忠公全集》卷二四、《古今图书集成》宫闱典卷一○ 创作地点:安徽省阜阳市
臣轼言:伏睹九月二十七日德音,以上清储祥宫成,减决四京及诸道见禁罪人者。
灵光下烛,庆新宫之落成;
霈泽旁流,洗庶狱之多罪。
散为和气,坐致丰年。
臣某诚欢诚抃,顿首顿首。
臣闻舜禹之心,以奉先为孝本;
释老之道,以损己为福田。
永惟坤作之成,每辞天下之养。
卑宫何陋,大练为安。
故能捐万金之资,以成二圣之意。
为国迎祥,而国无所费;
与民祈福,而民不知劳。
銮辂亲临,神灵昭格。
睹士女之和会,既同其休;
念囹圄之幽囚,或非其罪。
用孚大号,以达惠心。
恭惟太皇太后陛下恭俭以仁,明哲作则。
爱惜帑廪,不供浮费之私;
重慎典刑,每存数赦之戒。
一宽汤网,众识尧心。
臣以从官,出临近甸。
率吏民而拜庆,助父老之欢谣。
永望阙庭,实同咫尺。
臣无任。
谢赐历日表(二)1091年12月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六五、《苏文忠公全集》卷二四、《皇朝文鉴》卷六八 创作地点:安徽省阜阳市
岁颁正朔,盖春秋统始之经;
郡赐玺书,亦汉家宽大之诏。
实为令典,岂是空文?
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
伏以望岁者生民之至情,畏天者人君之大戒。
所以常言报应而不言时数,每奏水旱而不奏嘉祥。
上有消复之心,下有燮调之道
固资共理,同底纯熙。
恭惟皇帝陛下,祗敬三灵,忧勤万宇。
为仁一日,自然天下之归;
教民七年,岂无善人之效。
臣敢不仰遵尧典,寅奉夏时。
谨堤防沟洫之修,行劳来安定之政。
庶殚绵力,少助至仁。
臣无任。
贺坤成节表1092年7月16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六五、《苏文忠公全集》卷二四、《古今图书集成》宫闱典卷一○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
臣轼言:岁复六壬,袭嘉祥于太史
火流七月令节于诗人。
尽海宇之含生,举欣荣于兹日。
臣某(中贺。)臣闻君以民为心体,天用民为聪明。
未有心胖而体不纾,民悦而天不应。
故好生恶杀,是为仁寿之基;
捐利与民,斯获丰年之庆。
恭惟太皇太后陛下恭俭一德,勤劳百为。
推天覆地载之心,阜成民物;
尽父教母怜之道,诲养臣邻。
共知难报之恩,必享无疆之福。
臣以出守淮海,无由躬诣阙庭。
臣无任。
谢除两职守礼部尚书(二)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六五、《苏文忠公全集》卷二四、《皇朝文鉴》卷六八、《宋名臣奏议》卷三、《文章正宗》续集卷一九、《古今图书集成》宫闱典卷一○
备员西学,已愧空疏;
易职东班,尤惊忝冒。
遂领宗卿之事,并为儒者之荣。
臣轼中谢。)始臣之学也,以适用为本,而耻空言;
故其仕也,以及民为心,而惭尸禄。
乃者屡请治郡,兼乞守边。
欲及残年,少施实效。
而有志莫遂,负愧何言。
今乃以文字为官常,语言为职业。
下无所见其能否,上无所考其幽明。
循省初心,有腼面目。
故于拜恩之日,少陈有益之言。
孔子曰:「一言可以兴邦」。
孟子亦曰:「一正君而天下定」。
汉文帝张释之长者之言,则以德化民,辅成刑措之功;
孝景帝晁错数术之语,则以智驭物,驯致七国之祸。
乃知为国安危之本,祇在听言得失之间。
恭惟皇帝陛下即位以来,学如不及。
问道八年,寒暑不废。
讲读之官,谈王而不谈霸,言义而不言利。
八年之间,指陈至理,何啻千万,虽所论不同,然其要不出六事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勤,四曰慎,五曰诚,六曰明。
慈者,谓好生恶杀,不喜兵刑。
俭者,谓约己省费,不伤民财。
勤者,谓躬亲庶政,不迩声色。
慎者,谓畏天法祖,不轻人言。
诚者,谓推心待下,不用智数。
明者,谓专信君子,不杂小人。
此六者,皆先王之陈迹,老生之常谈。
言无新奇,人所易忽。
譬之饮膳,则为谷米羊豕,虽非异味,而有益于人;
譬之药石,则为耆术参苓,虽无近效,而有益于命。
若陛下信受此言,如御饮膳,如服药石,则天人自应,福禄难量,而臣等所学先王之道,亦不为无补于世。
若陛下听而不受,受而不信,信而不行,如闻春禽之声,秋虫之鸣,过耳而已。
则臣等虽三尺之喙,日诵五车之书,反不如医卜执技之流,簿书奔走之吏,其为尸素,死有馀诛。
伏望陛下一览臣言,少留圣意,天下幸甚。
乞不给散青苗钱斛状1086年8月4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七○、《苏文忠公全集》卷二七、《宋会要辑稿补编》第二○五页、《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八四、《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一八、《容斋续笔》卷一二、《文献通考》卷二一、《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六九、《宋史纪事本末》卷一○、《古今图书集成》食货典卷一四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元祐元年八月四日朝奉郎、试中书舍人苏轼状奏:准中书录黄,先朝初散青苗,本为利民,故当时指挥,并取人户情愿,不得抑配。
自后因提举官速要见功,务求多散,讽胁州县,废格诏书,名为情愿,其实抑配。
或举县勾集;
排门抄劄;
亦有无赖子弟,谩昧尊长,钱不入家;
亦有他人冒名诈请,莫知为谁,及至追催,皆归本户。
朝廷深知其弊,故悉罢提举官,不复立额,考校访闻,人情安便。
昨于四月二十六日,有敕令给常平钱斛,限二月或正月,只为人户欲借请者及时得用。
又令半留仓库,半出给者,只为所给不得辄过此数。
至于取人户情愿,亦不得抑配,一遵先朝本意。
虑恐州县不晓朝廷本意,将为朝廷复欲多散青苗钱谷,广收利息,勾集抑配,督责严急,一如向日置提举官时。
八月二日,三省同奉圣旨,令诸路提点刑狱司告示州县,并须候人户自执状结保赴县乞请常平钱谷之时,方得勘会,依条支给,不得依前勾集抄劄,强行抑配。
仍仰提点刑狱常切觉察,如有官吏似此违法骚扰者,即时取勘施行。
提点刑狱不切觉察,委转运安抚司觉察闻奏,仍先次施行者。
右,臣伏见熙宁以来,行青苗、免役二法,至今二十馀年,法日益弊,民日益贫,刑日益烦,盗日益炽,田日益贱,谷帛日益轻,细数其害,有不可胜言者。
今廊庙大臣,皆异时痛心疾首,流涕太息,欲已其法而不可得者。
况二圣恭己,惟善是从,免役之法,已尽革去,而青苗一事,乃独因旧稍加损益,欲行紾臂徐徐月攘一鸡之道
如人服药,病日益增,体日益羸,饮食日益减,而终不言此药不可服,但损其分剂,变其汤,使而服之,可乎?
熙宁之法,本不许抑配,而其害至此,今虽复禁其抑配,其害故在也。
农民之家,量入为出,缩衣节口,虽贫亦足,若令分外得钱,则费用自广,何所不至。
况子弟欺谩父兄,人户冒名诈请,如诏书所云,似此之类,本非抑勒所致。
昔者州县并行仓法,而给纳之际,十费二三,今既罢仓法,不免乞取,则十费五六,必然之势也。
又官吏无状,于给散之际,必令酒务设鼓乐倡优,或关扑卖酒牌子,农民至有徒手而归者,但每散青苗,即酒课暴增,此臣所亲见而为流涕者也。
二十年间,因欠青苗至卖田宅雇妻女投水自缢者,不可胜数,朝廷忍复行之欤!
臣谓四月二十六日指挥,以散及一半为额,与熙宁之法,初无小异,而今月二日指挥,犹许人户情愿请领,未免于设法网民,使快一时非理之用,而不虑后日催纳之患,二者皆非良法,相去无几也。
今者已行常平粜籴之法,惠民之外,官亦稍利,如此足矣,何用二分之息,以贾无穷之怨。
或云:议者以为帑廪不足,欲假此法以赡边用。
臣不知此言虚实,若果有之,乃是小人之邪说,不可不察。
汉宣帝世,西羌反,议者欲使民入谷边郡以免罪。
萧望之以为古者藏于民,不足则取,有馀则与;
西边之役,虽户赋口敛以赡其乏,古之通议,民不以为非;
岂可遂开利路,以伤既成之化。
仁宗之世,西师不解盖十馀年,不行青苗,有何妨阙。
况二圣恭俭,清心省事,不求边功,数年之后,帑廪自溢,有何危急。
而以万乘君父之尊,负放债取利之谤,锥刀之末,所得几何,臣虽至愚,深为朝廷惜之。
欲乞特降指挥,青苗钱斛,今后更不给散,所有已请过钱斛,候丰熟日,分作五年十料随二税送纳。
或乞圣慈念其累岁出息已多,自第四等以下人户,并与放免。
庶使农民自此息肩,亦免后世有所讥议。
兼近日谪降吕惠卿告词云:「首建青苗,力行助役」。
若不尽去其法,必致奸臣有词,流传四方,所损不细。
所有上件录黄,臣未敢书名行下。
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乞诏边吏无进取及论鬼章事宜劄子1087年9月27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七一、《苏文忠公全集》卷二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五、《太平治迹统类》卷二一、《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三一、《文编》卷一七、《右编》卷二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元祐二年九月二十七日翰林学士朝奉郎知制诰、兼侍读苏轼劄子奏:臣闻善用兵者,先服其心,次屈其力,则兵易解而功易成。
若不服其心,惟力是恃,则战胜而寇愈深,况不胜乎?
功成而兵不解,况不成乎?
顷者西方用兵累年,先帝之意,本在吊伐,而贪功生事之臣,惟务杀人争地,得尺寸之土,不问利害,先筑城堡,置州县,使西夷憎畏中国,以谓朝廷专欲得地,非尽灭我族类不止,是以并力致死,莫有服者。
今虽朝廷好生恶杀,不务远略,而此心未信,憎畏未衰,心既不服,惟有斗力,力屈情见,胜负未可知也。
今日新获鬼章,威震戎狄,边臣贾勇,争欲立功,以为河南之地,指顾可得。
正使得之,不免筑城堡,屯兵置吏,积粟而守之,则中国何时息肩乎?
乃者王韶熙河,全师独克,使有远虑,诛其叛者,易以忠顺,即用其豪酋而已,则今复何事。
其所以兵连祸结,罢弊中国者,以郡县其地故也。
往者既不可悔,而来者又不以为戒,今又欲取讲主城,曰:「此要害地,不可不取」。
方唐盛时,安西都护长安万里,若论要害,自此以西无不可取者,使诸羌知中国有进取不已之意,则寇愈深而兵不解,其祸岂可量哉!
臣愿陛下深诏边吏,叛则讨之,服则安之,自今已往,无取尺寸之地,无焚庐舍,无杀老弱,如此期年,诸羌可传檄而定。
然朝廷至意,亦自难喻,将帅未必从也,虽日行文书,终恐无益。
宜驿召陕西转运使一员赴阙,面敕戒之,使归以喻将帅,而察其不如诏者。
臣又窃闻朝论谓鬼章犯顺,罪当诛死。
然譬之鸟兽,不足深责,其子孙部族,犹足以陆梁于边。
全其首领,以累其心,以为重质,庶获其用,此实当今之良策。
然臣窃料鬼章凶豪素贵,老病垂死,必不能甘于困辱,为久生之计。
自知生存终不得归,徒使其臣子首鼠顾忌,不敢复雠,必将不食求死,以发其众之怒。
就使不然,老病愁愤,自非久生之道,鬼章若死,则其臣子专意复雠,必与阿里骨合,而北交于夏人,此正胡越同舟遇风之势,其交必坚。
而温溪心介于阿里骨、夏人之间,地狭力弱,其势必危。
若见并而吾不能救,使二寇合三面以窥熙河,则其患未可以一二数也。
如臣愚计,可诏边臣与鬼章约,若能使其部族讨阿里骨而纳赵纯忠者,当放汝生还,质之天地,示以必信。
鬼章若从,则稍富贵之,使招其信臣而喻至意焉,鬼章既有生还之望,不为求死之计,其众必从。
以鬼章之众与温溪心合而讨阿里骨,其势必克。
既克而纳纯忠,虽放还鬼章,可以无患,此必然之势也。
西羌本与夏人世仇,而鬼章本与阿里骨不协,若许以生还,其众必相攻,纵未能诛阿里骨,亦足以使二盗相疑而不合也。
太史慈孙策战,几杀后得,释不诛,放还豫章,卒立奇功。
李愬吴元济李祐,解缚用之,与同卧起,卒擒元济
非豪杰名将不能行此度外事也。
议者或谓鬼章之获,兼用近界酋豪力战而得之,仇怨已深,若放生还,此等必无全理。
臣以谓不然,若鬼章死于中国,其众雠此等必深。
若其生还,其雠之亦浅。
此等依中国为援,足以自全。
自古西羌之患,惟恐解仇结盟。
若所在为雠敌,正中国之利,无可疑者。
臣出位言事,不胜恐悚待罪之至。
取进止。